1、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:我认为这一点无可厚非,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。
2、大部分买家都会把价格摆在第一位: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,也减轻了消费价格上的压力。原因有两点:
低收入买家即便对消费型电子产品和电脑不感兴趣,但依然对手机有需求,而且必然会着眼于低价型号。
高收入买家对消费型电子产品和电脑无爱,同样会有使用手机的需求。有必要的话,低价手机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换句话说,手机的均价将持续降低,高端市场仍会存在,只不过份额相对较小。
3、实在的数字远比百分比重要:尽管一提起市场份额,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百分比的大小;实际上,真实的数字更有说服力。举个苹果的例子,2013年iPhone的市场占有率“仅仅”为15.5%,但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超过了1.5亿台。这个庞大的数字完全足够支撑起iOS生态。
4、高端市场永远存在
4、高端市场永远存在:就好像有人买手机是为了沟通和获取信息,有的人买手机就是为了多花钱买高端产品。如同汽车,智能手机也关乎外观、性能、以及用户体验。手机与汽车一样,既是身份的象征,也是生活的必需品。
5、从绝对值来看,高端智能机也没有那么贵:依然同汽车做类比。最便宜的奔驰(以美国售价为例)为2.99万美元,相当于iPhone5S的46倍。一台iPhone5S售价是MotoG的3倍,而绝对价格差仅为500美元。而如果买一辆价格是奔驰1/3的汽车,绝对价格差将达到2万美元。
6、低端手机质量大幅提升:MotoG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机型,能满足很多人的日常需要。不过,亚洲地区的低端市场更加发达,得益于联发科加持,该区域手机价格更低,性能更稳定。同时,整体供应链不断完善,再次拉低了手机每个部件的价格,即便是最便宜的产品,质量都不会差。
7、充实的AppStore是竞争的关键:目前比较完善的应用商店莫过于iOSAppStore和安卓的PlayStore,而WindowsPhone和AmazonFireappstore的加入无疑让市场更加热闹。在这一方面,二八原则同样适用,即用20%的app满足80%的用户需求。换句话说,真正引发用户差异的便存在于那小小的20%中。当然,你会说,有些用户根本不在乎个中的差异,但很可能,这是一类对营收和生态系统的帮助甚微的用户。
8、运营商很重要,至少对高端用户而言:有不少的用户(尤其是在成熟市场),对运营商有很高的忠诚度,他们只会选择该运营商网络支持的机型。相反,那些频繁切换运营商(或是使用双卡双待)的用户所在的市场,通常都是收入更低的市场,高端的份额也更低。
9、屏幕尺寸不可小觑:屏幕大小基本成为选择手机的重要因素。尽管大屏手机在整体市场中比例不高,但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却不低。
10、软件很重要:多年来,无论操作系统千差万别,分析师都将电脑一视同仁。现在他们也这样看待手机。实际上,苹果正因优秀的软件,才使得硬件更加与众不同。许多人购买iPhone或是Mac,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苹果独此一家的操作系统去的——正因为无法理解这点,才有了种种苹果必亡的言论。
基于软件的差异化从操作系统延伸到了app。在高端用户眼里,app的质量十分重要,而iOS在app质量上要远胜于Android,原因有三:
AppStore的商业化做的依然更好,尤其是在非游戏类别里;
碎片化程度低,iOSapp更易于开发;
大部分做优质app的开发者和设计师,都更倾向于iOS;
尽管Android在游戏类的应用内购上迅速追赶,更多的iOS屏幕尺寸也增加了应用开发难度,但上面这三类都是不容忽视的。
再来看三星这边的情况,看看为什么说三星糟糕的二季度财报是意料之中的。三星通过这三方面打造了一个健康的高端业务:
几乎适用于任何一个运营商;
大屏手机的先驱;
生产高质量的硬件,与低端机型拉开显着差距;
而这些优势已经或正在消失:
在两年的沉寂后,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有力地扩大了iPhone的可用性(availability);
如上所述,高端和低端手机的硬件差距正逐渐减小;
更多手机生产商开始步入大屏市场,苹果也不例外;
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内,三星的麻烦远不止于此:三星花数十亿美金建立的品牌形象和分销渠道,都被小米轻松地做到了。除了小米,联想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。
一句话,三星最根本的问题是,一味用硬件搏出位,而忽略了基于软件的差异化。因此,长此以往,它只能沦为以价格取胜。下场究竟如何,三星不妨和惠普或戴尔聊聊?